陈戌源事件并不能证明去行政化毫无意义。 相反,恰恰说明中国足协层面的去行政化还不够彻底。
对足协负责人陈戌源的立案调查,意味着中国足协反腐工作取得新成效,也意味着中国足协新一轮“推倒重建”,我们再次如命运般回到了“原点”。
不久前的卡塔尔世界杯上,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强队屡次围堵世界顶尖球员,甚至以惊艳的表现击败了他们。 很多中国球迷既羡慕又心酸:为什么在同一个东亚,同一个种族? 日本韩国可以,中国足球却总是失败?
陈戌源事件从某种意义上提供了“答案”:中国足球是一个“病人”。
当一个国家的足协主席和一个国家的成年男子国家足球队的教练都涉及黑幕并严重违纪违法时,可想而知,中国足球界充满了幕后的污染物和疾病。 陈戌源被免职固然是他自己的错,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足球总是腐败丛生?
中国足球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案例是1992年红山口会议后,1994年启动职业联赛。经过几年的拼搏和拼搏,一支被公认为史上最强的男足国足,进入世界杯是锻造出来的。 其余大部分时间,几乎没有什么起色,腐败的阴影挥之不去。 腐败的侵入是中国足球改革始终不见成效、中国足球多年来陷入低谷的根本原因。 这从李铁现象就可以看出:“朋友足球”、“江湖足球”正在不断蚕食足球的发展空间,扭曲足球生态,逐渐让足球变得软弱、低能。 而“李铁”还不止一个。
腐败问题并不是偶然或孤立的。 2009年开始的,也是中国足坛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反赌扫黑行动。 打倒了足协两个“掌门人”,彻底清理了中国足球的脏乱差中国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也给了中国足球几年的相对理想。 开发环境。 受益于此,中国男足时隔十余年再次进入亚预赛12强。 但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更严重的腐败问题呢?
腐败仍在继续。 除了个体因素外中国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更重要的原因是体制机制的失灵。 在足球领域,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不分离,政商融合必然滋生腐败因素。 这已为各国足球发展史所证实。
基于此,2015年8月17日,足球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召开,《中国足协调整改革方案》发布。 方案提出,中国足协与国家体育总局脱钩,适时撤销足球管理中心,理顺中国足协与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的关系,改革完善中国足球协会足协人事管理制度、金融资产管理制度等。自此,中国足球的“去行政化”开始了。
3年多前,陈戌源从国企一把手的位置“千里迢迢”来到足协,就任中国足球史上第一位专职足协主席作为职业俱乐部的负责人。 这是中国足协解办以来的一个里程碑。 此次活动备受期待。 但结果令人失望。 为什么万众期待的“去行政化”似乎收效甚微?
事实上,陈戌源事件并不能证明去行政化毫无意义。 相反,恰恰说明中国足协层面的去行政化还不够彻底。
以陈戌源推动的俱乐部中性命名为例。 这一过程充满了行政命令式的“一刀切”,引发舆论批评至今仍在继续。 当其他中小俱乐部被迫改名得面目全非时中国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像“上海港”这样带有陈名字痕迹的边缘名称却能通过审核。 足协固然有自主权和决策权,但没有采取民主议事和科学决策方法。 相反,它采取的是闭门造车的态度。 这是典型的“官”式管理。 这一趋势还体现在不顾现实地推行“U23政策”。 当行政化没有全面推行、俱乐部缺乏话语权时,很容易挫伤投资者的热情——很多球队的解散或退出就是明证。 还容易导致危害公共利益的黑箱、串通、粘连行为。
另一方面,看看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我们更能认识到我们的不足。 比我国早一年开始职业联赛的日本,实行严格的管办分离。 负责管理职业联赛的职业联赛与足协有职责分工、相互配合; 韩国还有足协管理韩国职业联赛,该联赛独立运作,与足协分离。 日本、韩国的成功经验表明,高度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的足球运动不能容忍行政约束。
治理混乱、规范混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司法权的介入是治乱的保障。 很多时候,混乱之所以持续、恶化,是因为当某些问题已经涉及到法律时,足协仍然采取内部“行政式”、保护性的方式来处理,这当然是无力的。
总之,只有坚定去行政化、管管彻底分开并扎实推进,才能把腐败的因素和力量遏制到极致,使其失去生存的空间。漫游; 只有这样,才能理顺体制机制,使联赛等管理工作步入正轨。 这是中国足球走出泥潭、迎来曙光的必然之路。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