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育资源,打造足球乐园
说起硚口区,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说到这里的汉正街,很多人都熟悉。 硚口位于武汉老城区,教育背景丰富,但另一方面我国沙滩足球联赛有不,校园硬件设施先天不足,尤其是体育场馆。 全区64所中小学仅有6个标准体育场地。
“有场地就必须开展好校园足球,没有场地也能开展好校园足球。” 硚口教育人凭借着这份坚韧,“蜗牛壳里建了道场”,校园足球蓬勃发展。 这个“秘密”在哪里?
据区教育局局长郑学军介绍,硚口区“同步处理”校园足球布局定点规划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打造六大教育集团,各自又是校园足球公园。 园区内共享足球教育资源,根据学校区域分布,建立了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完整的足球人才输送和竞技训练匹配模式。 从小学到初中分配学生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足球特长,打造足球人才输送“绿色通道”。
同时,硚口区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与全区高校、驻军部队、街道社区的共建关系,利用社会资源,推动校园足球进高校、军营、军营等。家庭。
崇仁二小有1200多名学生,地处繁华的六角街地区,运动场地有限。 学校因地制宜,加强带球、撞球、足弓传球、简单的二对一战术等小场地基础技术训练。 学校利用区文体局的资源,在附近的六角亭体育场进行足球训练。 2014年,学校一次性“培养”出4名国青队球员。
此外,结合全民健身活动,硚口区委、区政府在汉江湾体育公园建设了5个标准足球场和3个沙滩足球场,免费向学生开放。
建立三级联赛,把足球带进课堂
“带球突破”、“传球”、“射门”、“进去!” 走进位于汉正街商圈的安徽街小学,虽然只有一块长28米、宽14米的水泥足球场,但这里的校园足球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每个孩子的脸上都写满了幸福。
区教育局副局长胡振双介绍,硚口区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建立了小学、初中、高中三级校级足球联赛机制。 区中小学坚持常年开展足球训练,做到有班级、有球队、有学校。 有一支校队,学校每年组织一次足球联赛。
近年来,硚口区组织编写了《硚口区中小学校本足球课程》,将足球校本课程纳入学校体育工作计划。 全区所有中小学每周安排一课时,实施足球校本课程。 足球课上,孩子们学习了“盘、传、带”等足球基本功,形成了中小学生人人爱踢足球、人人会踢球、人人会踢球的生动局面。玩得很好。
师资问题一直是校园足球发展的“老大难”。 为加强足球教育师资培训,满足校园足球教学需要,硚口区设立足球专项基金,聘请高水平足球教练员指导学校开展校园足球运动,让校园足球与校园足球接轨。具有国内科学的培训模式。 “到2017年,硚口区每所学校将配备至少1名专兼职足球教师。” 区体育卫生艺术站站长陈涛说。
丰富足球文化,打造“校园明星”
“我们大力推广校园足球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校争夺冠军,也不是为了让学生成为明星,而是为了让孩子们通过踢球来强健体魄,培养他们终生的体育兴趣和生活方式。” 郑学军告诉记者。
多年来,硚口区倡导学生“以健康的身体埋头学习”,把校园足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以“读好书、打好球、做好人”为理念我国沙滩足球联赛有不,凸显了校园足球的教育价值。 功能。
硚口区着力打造校园足球“一校一特色”。 校园文化的差异造就了各个学校独特的足球风格。 东方红二小、武汉四中的学生训练刻苦,个人能力强,形成了“技术型”足球特色; 双环小学、长风小学、七十九中、博学初中、职教中心的学生身体素质好、作风好。 韧性形成了“欧式”足球特色; 崇仁二小、安徽街小学、二十七中、二十九中、五十九中的学生足球基础功扎实,善于协调配合,形成了“渗透性”的足球特色。 学校足球特色的形成,也造就了“人生特长”。 训练、比赛之余我国沙滩足球联赛有不,有的学员成为“进球王”,有的成为“点球杀手”,有的成为“小梅西”、“女C罗”。
今年1月实施的《硚口区校园足球三年(2015-2017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17年,全区中小学生全部懂足球、接触足球、会踢足球、经常参加足球运动的学生人数达3万人; 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比赛活动和足球文艺活动。 区每年举办足球节,在地区中小学形成了较为浓厚的足球文化氛围。 (记者张晨、李晓伟、程默)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