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一生对体育情有独钟,除了日常关注体育赛事外,他本人也很注重健身锻炼。
尤其到了晚年,空闲时间多了,邓小平常常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各种体育比赛,他甚至能记得几十位运动员的名字和家乡。
图片:邓小平
我最喜欢的足球
邓小平是出了名的热爱足球的人,他去法国留学的时候,正值第八届奥运会在巴黎举行。
那时的邓小平还是一个边读书边打工的穷学生,每天的空闲时间都被各种零工填满,即便如此,邓小平的生活还是捉襟见肘。
当时法国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1986年世界杯足球赛事电视转播表,人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却只能拿到微薄的工资,买几个面包就没了。
邓小平唯一能放松的时刻就是看足球比赛,奥运会四年一届,邓小平可不想错过。
可惜,邓小平无力支付昂贵的门票,只能通过看报刊媒体了解时事。
图丨1924年乌拉圭主力阵容
那一年,名不见经传的乌拉圭表现亮眼,他们先是7:0击败南斯拉夫,随后又以3:0击败美国。
这两场胜利让乌拉圭队成为一匹黑马,因此即将进行的第三场比赛越来越受期待,门票价格也一路飙升。
邓小平忍了很久,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去看比赛,他跑到售票处一问,票价已经涨到5法郎了。
邓小平有些失望,他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突然,一个想法闪过他的脑海:“我可以把这些衣服拿到当铺去换点钱,这样我就可以去看比赛了。”
想到这儿,邓小平跑回住处,拿出一件较值钱的皮大衣拿到当铺当掉,换了一张比赛门票。
五法郎的球票让邓小平坐到了很后面的位置,他甚至没看到比赛的队员,但他还是很高兴,即使过了多年以后,他仍然清楚地记得那场比赛的冠军是乌拉圭队。
图:邓小平在法国
1927年,邓小平完成学业回国,当时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他跟随党组织到了上海。
当时上海正处于政治漩涡的中心,国民党军队到处抓人,白色恐怖的紧张气氛弥漫,出于安全考虑,大多数人都减少了外出,邓小平也不例外。
他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出去看一场足球赛,邓小平曾多次乔装打扮,冒着生命危险去看一场比赛。
新中国成立后,形势稳定多了,邓小平可以放心的看比赛了。有一次,他想现场看比赛,可不料自己骨折住院了。于是,邓小平就在病床上把比赛看了整场比赛。
当时,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来看望他,邓小平开玩笑地问他:“什么时候才能让我多看点足球比赛呢?”
后来,邓小平担任西南局书记时,得知新中国组建的足球队即将赴重庆参加比赛,他坚持要求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前去慰问运动员。
比赛期间,事事繁忙的邓小平仍抽出时间观看了整场比赛。
图丨纪录片《世界在他们脚下》
1974年,邓小平观看了第十届世界杯的纪录片《世界在他们的脚下》,当时,分管足球工作的陈嘉良就坐在他旁边。
看完七八十分钟的纪录片,邓小平意犹未尽,问陈嘉良还有什么想看的。陈嘉良随即拿出世界杯决赛的录像。这一看,邓小平一看了就是三个多小时。
观看时,邓小平没有多说,只是认真地看,一口气看完,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1977年,北京工人体育场承办了一场国际足球友谊邀请赛,邀请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12支球队参赛。
邓小平得知后,坚持要去观看,他安静低调地坐在最后一排,全神贯注地关注着场上发生的一切。
这时,有人在台下发现了邓小平。很快,“邓小平来到现场”的消息就传开了,歌迷们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邓小平只好上台讲了几句话。
图:国际足球友谊邀请赛
后来,为了不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邓小平只能委屈地坐在家里看转播,家人开玩笑说“一群人追一个球,追了半天也没能把球踢进球门,有什么好玩的。”
邓小平平静地解释道:“比赛踢得好不好,跟进球没有关系。足球比赛不光是进球,还讲究技战术等很多方面。”
邓小平邀请马拉多纳
即便在家里看直播,邓小平也和亲临现场一样严肃。《体育报》是邓小平每天读的报纸之一,但有比赛时,邓小平就会刻意避开,因为报纸上有前一天比赛的结果。
邓小平不想被“剧透”,还嘱咐工作人员不要告诉他前一天比赛的结果。这样,他在看录像的时候,就能如临现场般津津有味地期待结果。
邓小平之子邓朴方曾说:“足球比赛充满悬念和不确定性,这是我父亲最喜欢的。弱队可能赢,强队可能输,这就是足球最有意思的地方!”
图片:马拉多纳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邓小平在家里看了转播,在转播中他对工作人员说:“我一生最爱看足球,看了几十年了。我看我们足球队的时候,心里有一种挫败感。后来,我看我们女排的时候,就觉得我们中华民族松了一口气……”
这次世界杯除了让邓小平感到“心灰意冷”之外,还让他萌生了邀请马拉多纳来华打一场友谊赛的想法。
这一年,马拉多纳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名气都达到了巅峰,从无名小将到意甲冠军,马拉多纳的经历让人感动不已,以至于很多国家都争相邀请他,这也让他的身价飙升。
1987年,意大利工业复兴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在中国洽谈建设发电厂事宜时,中信集团董事长向普罗迪转达了邓小平的想法。
他说,邓小平非常钦佩马拉多纳,期待马拉多纳来中国打一场友谊赛,如果他愿意,可以把比赛在北京体育场举行1986年世界杯足球赛事电视转播表,六亿人民可以通过电视转播观看。
普罗迪回意大利后把这件事告诉了马拉多纳,但马拉多纳并不在意,“我的合同里没有条款说我必须在意大利以外的地方踢球。”
照片:罗马诺·普罗迪
普罗迪是中国问题专家,与中国有过很多合作,他看好中国的前景,对马拉多纳说:“踢这场比赛是名利双收的好机会,还能吸引更多球迷。”
马拉多纳从未去过中国,对中国的情况不太了解,对普罗迪并不服气,“没有3亿,我不会去。”马拉多纳提出这样的要求。
“三亿”对于刚刚进步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此事只好作罢。
虽然没有邀请自己喜欢的球星,但邓小平对足球的热爱没有改变,通过多年的观赛,邓小平发现了中国足球体制的诸多弊端,比如裁判员的问题。
邓小平说:“我们的裁判员有很大的问题,怕队员,吹哨不力,这对中国足球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把我们的裁判员教育好。”
他还说:“在国外,运动员很怕裁判,黄牌是警告,红牌是直接罚下场。我们这里恰恰相反,裁判吹的好,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水平,裁判吹的差,就拉低运动员的水平。运动员不尊重裁判,自己的水平也会下降。”
因此邓小平提出,必须尽快解决裁判问题,如果国内没有好的裁判培训基地,就应该派他们出国学习。
图丨中国国足晋级
同时,邓小平还提出要认真学习国外联赛1986年世界杯足球赛事电视转播表,多办国际邀请赛。在他的推动下,中国足协于1991年成立了精英队。
他们经过严格的考核和选拔,从全国各地脱颖而出,最终被派往巴西学习,而这一切都是由当时健力宝公司资助的。
这一留学生涯培养了李金羽、李铁、王治等一大批优秀球员,2002年中国国足1:0战胜阿曼,历史性地打进世界杯决赛圈,成为亿万中国球迷心中的最后的辉煌。
中国足球在发展,中国的国力在增强,世界对中国也有了新的认识,包括马拉多纳。
图:马拉多纳在成都
1996年,有媒体报道称,马拉多纳将率领博卡青年队访华,因为一家中国公司与博卡青年队的经纪人达成了合作协议。
中国足协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人前往询问消息的真实性,很快便从阿根廷足协那边得知,博卡青年队将于近期访华两周,马拉多纳将随队前往。
此时的马拉多纳已经到了职业生涯的末期,个人威望已不复当年,但足球之王依然是足球之王,消息一出,国内球迷激动不已。
7月21日,马拉多纳随队来到中国,这是他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立刻感受到了万千球迷的热情。
25日,可容纳6.8万观众的北京工人体育场人头攒动,马拉多纳率队与国安、全兴进行了两场友谊赛,38岁的马拉多纳状态依旧不俗,中国球迷终于在现场见到了足球之王。
这一天,已经92岁高龄的邓小平因身体原因只能在家里观看直播,虽然无法到现场,但邓小平对足球的热爱丝毫没有减退。
图:马拉多纳(右二)在北京工人体育场
邓小平热爱体育
除了足球,邓小平还关注很多体育赛事。1992年,成都举办了乒乓球大奖赛。在这场比赛中,八一队的河南人刘国梁表现出色,年仅16岁的他连续战胜了瓦尔德内尔、金泽洙等世界名将。
热爱运动的邓小平自然不会错过本次比赛,在看到刘国梁的不俗表现后,邓小平不禁脱口而出:“这小子真是个好苗子!”
正如邓小平所说,刘国梁真的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乒乓球的栋梁,退役后担任中国乒乓球队主教练,如今担任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执行副主席。
摄影:刘国梁
邓小平看比赛的时候,总是很投入。有一次是邓亚萍的比赛,决胜局中,比分屡战屡平,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屏住呼吸,等待着,邓小平也一样。
和邓小平一起看比赛的还有另外一名工作人员,当比分再次打平时,她有些不敢看了,扭头看向邓小平。
邓小平紧张得一动不动地盯着大屏幕,大气都不敢喘。终于,邓亚萍连进两球,赢得了比赛。邓小平这才松了一口气。
他拍着胸脯说:“这比赛看得我好激动啊。”工作人员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过了一会儿,邓小平突然鼓掌说:“大家给运动员鼓掌吧。”
工作人员还沉浸在游戏中,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犹豫片刻后,也跟着邓小平一起鼓掌。
图:邓小平游泳
除了看比赛以外,邓小平本人也热爱体育运动。
游泳是他从小就坚持的一项运动,1983年8月,已79岁高龄的邓小平借视察东北之机,来到大连棒棰岛休养6天。
这6天里,除了有一天因为海水被油污染不能下水外,我们几乎每天早上都在海里度过。
船王包玉刚曾想为他建一个室内游泳池,以免受江河大海的危险,但邓小平崇尚自然,“我不喜欢在室内游泳池游泳,我喜欢在大自然中游泳,那里比较自由,更有气势。”
于是他用这笔钱建造了一座卫兵驻地。
就连我的女儿邓琳也说,
“爸爸愿意下水,勇敢面对风浪,游到大海深处。爸爸很珍惜每一次下水的机会,每年去北戴河,到达的那天和离开的那天,他都会下海,不管天气多冷,风浪多大,他都舍不得放弃。”
图:邓小平游泳
1992年夏天,88岁的邓小平来到北戴河,这次医生不同意让他下海游泳。
邓小平忍了五六天,终于受不了了,看到别人整天在海里游泳,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于是,邓小平恳求医生,终于获得了下海的机会。这一次,他共下海8次,每次约45分钟。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下海游泳。
邓小平曾对一位朋友说过:“我会游泳,说明我的身体还好;我会打桥牌,说明我的脑子还好。”
邓小平女儿曾亲口证实,邓小平有三大爱好:“足球、京剧、桥牌”。自1952年邓小平在四川内江跟朋友学桥牌以来,桥牌就成了他工作之余的主要娱乐活动。
邓小平觉得“只有打桥牌,才能心无旁骛,专心打牌,让心灵得到充分的休息”。
图:万里与邓小平
老友万里是他最忠实的扑克伙伴,只要没有工作,两人就会风雨无阻地一起去打扑克。邓小平的扑克伙伴并不局限于熟人,他还喜欢通过打扑克结交新朋友。
1984年,邓小平到北戴河度假,听说棋手聂卫平也在那里,便邀请他一起打牌。从此,邓小平和聂卫平成了牌友。
聂卫平回忆说,
“邓小平在牌桌上很平易近人,既然是比赛,就有输有赢,老头子当然要争胜,输了就是输了。别人指出他打牌有误,他会虚心听,如果我打错了,他会毫不犹豫地批评我。”
邓小平喜欢和高手打桥牌,他认为“打桥牌就是和高手打,输了也有乐趣。”世界著名桥牌冠军杨晓燕就是他最喜欢的桥牌搭档之一。
摄影:杨晓燕
1981年,国际桥牌友谊邀请赛在上海举行,杨晓燕担任美国队队长,于3月3日抵达北京。
在京期间,杨晓燕提出和邓小平打桥牌,邓小平非常乐意答应。3月4日晚,四人分成两队,邓小平和杨晓燕为对手。
杨晓燕对这个分组很不满意,她对邓小平说:“我们跟你们打牌不容易,我能和你们组个组吗?”
邓小平爽快地答应了:“好啊,这样可以提高一下我的牌艺。”
虽然邓小平不是专业棋手,但两人配合默契,不一会儿就把对手打败了。这天大家兴致高昂,一直玩到很晚。
邓小平除了热爱打桥牌,也是桥牌运动在中国的推广者。1978年,教育界多位桥牌爱好者写信给邓小平,希望国家体委把桥牌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图:邓小平打桥牌
邓小平赶紧指示:“请国家体委考虑。”次年,国家体委开始举办桥牌比赛。
1980年,中国桥牌协会成立,加入世界桥牌联合会,1984年,中国桥牌协会举办了第一届“运康杯”桥牌比赛。
此后,邓小平一有空,便参加每届桥牌比赛。为表彰他为桥牌事业做出的努力,中国桥牌协会聘任他为名誉主席,世界桥牌联合会也授予他“世界桥牌联合会荣誉金奖”和“主席最高荣誉奖”。
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世界桥牌联合会主席何塞·达米亚专门发来唁电说:“邓小平先生是著名的桥牌爱好者,我们为桥牌界有他这样的朋友而感到非常自豪。”
TAG:
1986年世界杯足球赛事电视转播表